一、我国煤化工的竞争力何在?已往几十年,有机化学工业基本都是以石油为原料,因此也往往被等同于石油化工。近两年随着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发作,以NGL中伴生的乙烷和丙烷为原料的气头化工也在北美地域兴起,并逐步扩散到全球。而煤化工行业的生长则一直处于非主流状态,历史上主要集中于二战期间的德国和曾因种族隔离而被全球制裁的南非。
貌似在油气资源可以自由获取的配景下,煤化工并没有太大的生存空间。但有意思的是,最近几年我国以MTO、煤制乙二醇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却出现了发作性增长,纵然在15年油价暴跌后,也没有停止产能扩张的程序。以最新上市的煤制烯烃代表企业宝丰能源为例,已往两年无论是净利率还是ROE都在20%以上,体现出在低油价时代极强的成本竞争力。
那么我国煤化工,尤其是以烯烃和乙二醇为代表的的新型煤化工在全球石化行业中是否有成本竞争力?未来各下游产物另有多大发展空间?无疑就是很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我们的判断,我国煤化工在C1-C3工业链上有很强的成本优势,尤其是乙二醇和己内酰胺产能都有望迎来发作性增长。仅就赛道而言,煤化工应该算是未来大化工中最具发展性的子行业,在其中我们最为看好兼具技术和治理优势的龙头企业华鲁恒升。
1.1从碳氢比看煤化工煤炭作为化工原料最大的缺陷就是险些全部由碳元素组成。相比之下,天然气为CH4,石油组分则近似为CH2,煤炭在碳氢比上有天然的劣势。如果以煤炭为原料通过最主流的煤气化反映生产各种下游含氢化工品,就要用一个C元素来置换两个H元素,并生成无用的CO2,相当于要浪费一个C元素,因此碳转化率效率上要低于石油和天然气。
但同样是因为碳氢比低,煤炭能量密度也只有石油和天然气的30%左右,作为燃料只能集中使用,无法小型化,不像油气简朴加工后就可用于汽车等移动应用场景,而且燃煤污染还很大,因此煤炭作为燃料在能量密度基础上相比油气另有进一步的折价。可见煤炭虽不适适用作化工原料,但更不适互助为燃料。
从能量密度角度看,油气价钱应是煤价的3倍以上。那么作为化工原料,只要油气碳转化效率不高于煤炭的3倍,则煤化工就具备性价比优势,详细各产物情况如下:1、煤焦化:通过煤炼制焦炭历程中副产的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生产下游化工产物。
从化工角度看,基本使用了煤炭中全部碳元素,经济性很强,也是现代煤化工的起源。其中煤焦油主要用来生产苯系产物以及炭黑等,现在我国焦化苯占比到达50%,炭黑则更是险些全部以煤焦油为原料。
焦炉气化工原先主要生产氨醇,近两年随着技术突破,部门开始转产乙二醇。煤焦化门路以副产物为原料,成本很低,尤其是焦炉气化工还不需要再上马造气装置,成本优势就更显着。
但其问题在于原料受主产物焦炭的制约,增产空间有限。而且从投资角度看,煤焦化企业盈利最终还是取决于焦炭,对化工的弹性很是有限,探讨价值不大。2、电石法PVC:该门路本质上类似于煤焦化,通过焦炭与石灰石生产电石,再与水反映生成乙炔,进而制备PVC。
其碳转化效率也很高,而且联产的烧碱又是高耗能工业,天然适合我国西部的资源禀赋。因此已往十几年产能快速扩张,全球占比也从不足10%提高至35%。而且这还是在顶着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同样低成本气头产能扩张压力下取得的,其成本竞争力可见一斑。
只不外现在全球市占率已很高,国家也开始严控新增产能,未来继续扩张的空间有限,而且还受到乙烯价钱体系塌陷带来的利润压缩,行业很难有太大投资时机。3、氨醇联产:通过煤制合成气再生产甲醇和合成氨,因为反映历程中要浪费一个碳原子,所以其碳元素转化率相当于1/2的石油或1/3的天然气。但根据能量密度折算后,煤炭基本与天然气等价,相当于石油的1.5倍。
这也造玉成球规模内一碳化工都是以天然气和煤炭为原料,而绝少接纳油头门路。另外羰基化也是合成气独占的反映门路,可在原有碳链上低成本的延伸一个碳原子,其典型下游产物为醋酸、丁辛醇。
从全球规模看,我国煤头成本要高于具备低成本气源的中东和北美,但好于其他地域。以合成氨最大下游尿素为例,我国产量占到全球约1/3,巅峰期曾大量出口。但氨醇的问题在于单价太低,远距离运输成本很高,我国产能市占率预计未来将以维持为主。
但合成氨下游的己内酰胺,随着大量煤化工企业新建低成本产能的投产,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成本洼地,在产能上另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且被严重低估。4、煤制乙二醇:该门路可以认为是广义的羰基化反映,也是以合成气为原料制备乙二醇。如果以吨耗甲醇权衡,约莫在1.2吨左右,其碳转化效率也与甲醇类似,算是比力适合煤化工的产物,另外其反映流程相比油头与煤制烯烃门路都要短许多,设备投资和综合运行成本也更低。
所以全球规模看,我国煤制乙二醇成本与氨醇联产类似,应该是仅高于中东和北美的气头产能,但低于其他各种产能。而且乙二醇下游主体都是配套PTA生产聚酯,全球70%的聚酯产能又都集中我国,所以上述低成本出口型产能最终都是要流向我国,相应我国煤制乙二醇因靠近市场,在运输成本和时间上有很大的优势,未来还是有很大的扩产空间。
5、煤制烯烃:该门路以甲醇为中介,通过脱水反映来生产烯烃,相当于又多浪费了一个碳元素,碳转化效率也降为石油的1/3。思量到能量密度折价后,煤制烯烃基本与油化工等价,因此沿海高煤价区域建设煤制烯烃意义不大。但由于1吨烯烃要消耗6吨煤炭或3吨甲醇,从西北运上述吨位的产物至东部门别要约400元(聚烯烃)、1200元(煤炭)和1500元(甲醇),煤制烯烃建在西部可以节约大量运费,还是具备很好的经济性。
相应沿外洋购甲醇制烯烃产能如采购西北甲醇则在运费上劣势显着;如果依靠外洋气头甲醇,虽近期盈利尚可,但从化工门路看浪费了天然气极好的碳氢比,并不合理。相比同为气头的乙烷裂解制乙烯和丙烷脱氢制丙烯,在成本上也毫无优势。所以我国沿海MTO门路在工业逻辑上还是有严重瑕疵,只有高油价阶段才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不具备长周期太好的盈利能力。6、高耗能行业:煤化工行业中,西部除了高煤耗的新型煤化工之外,另有一部门是高电耗的企业。
如氯碱、工业硅、甚至还包罗电解铝和多晶硅等,其单吨电耗普遍在万度以上。西北自备电约在0.25元/度,新疆甚至可以低至0.2元/度以内,相比东部0.65元/度,无疑成本优势显着。但其超额利润的本质还是来自于对电网端的套利,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未来可复制性不强,只是存量产能的成本优势也会相对固化。
从纯化学角度看,煤焦化工艺以及由此衍生的电石法PVC门路成本竞争力极强,不光对油化工是绝对碾压,相比气源地的低成本气头产能也不遑多让。而源于煤制气工艺的以甲醇、合成氨为代表的一碳化工和气化工等价,但优于油化工,我国煤化工成本也仅高于中东和北美的低成本气化工。相应其下游新兴的煤制乙二醇和己内酰胺从工艺门路看也很适合生长煤化工,全球规模成本看也是极具成本竞争力,预计未来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煤制烯烃则基本与油化工等价,可以认为是煤化工在工艺门路适应性上的分水岭。
西北地域上马这类项目尚有一定成本优势,东部沿外洋购甲醇制烯烃项目恒久看就比力鸡肋了。整体而言煤制烯烃和油头产能在完全成本端并无本质区别,赚取的都是景气颠簸带来的利润,在现在的景气下行期难有大的投资时机。只是因为煤化工现金成本很低,生存能力比力强,所以市占率预计还会有所提升。而C4以上的更高碳链化工品以煤气化方式生产,碳转化率上的损失太大,缺乏经济合理性。
煤制油、煤制气和煤制乙醇等类油项目,本质上都是一次能源内部转化,如果不思量技术储蓄的战略价值,经济性并不强,相应也没有什么投资价值。1.2从油煤价钱比看煤化工我国资源禀赋缺油少气,煤炭资源却很富厚,因此煤价相比油气折价很大。以东部秦皇岛煤价测算,已往10年平均仅为油价的1/6和气价的1/4,西北还要更低,生长煤化工有很强的原料成本优势。
近两年由于油价暴跌和海内供应侧革新带来的煤价上涨,我国油煤价钱比已经到了历史较低水平。这在短期虽倒霉于煤化工,但从恒久看也意味着煤化工在成本端潜在优势很大。从上游历史盈利看,煤炭靠近峰值水平,石油处于中值水平,天然气则在谷底,所以煤化工利润被上游侵占最为严重。如果煤炭盈利回到历史均值水平,煤化工成本竞争力也会大幅提升。
而且近两年煤价如此之高,基础原因还是在于政策层面临于供应的严格限制。例如西北企业销售煤炭普遍存在配额制,今年执行尤为严格,当地空有高煤价,但实则产能无法释放。因此本轮煤化工投资主体都来自于资源型企业,如神华、中煤、陕煤等,本质上还是通过煤化工来变现其上游产能。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其赚取的是从煤到化工品的全工业链利润。如果以坑口煤成本200元测算,则煤制烯烃和乙二醇的完全成本只有5063元/吨和3705元/吨,纵然以当前已大幅下跌后的产物价钱测算(聚乙烯8300元/吨,乙二醇4400元/吨),其盈利能力也很是之强,依然具备扩产能力。
而且哪怕我国烯烃和乙二醇完全来自煤化工,对煤炭的增量消耗也只有2.4亿吨,只占海内产量的6%,很难对煤价组成打击并破坏成本端的逻辑。1.3从技术进步看煤化工凡事用进废退,外洋恒久不生长煤化工,造成该领域技术进步很慢,在工艺成熟度上远不及油化工与气化工。
我国虽鼎力大举生长煤化工,但究竟起步较晚,技术成熟有一个历程。对于氨醇联产、PVC等传统煤化工,我国技术已很成熟,相应全球产能占比也到达了很高的水平,体现出极强的成本竞争力。对于新型煤化工来说,第一套神华煤制烯烃距今也不外10年,煤制乙二醇则更是近两年才有成熟装置投产,优化空间还很大。
例如随着国产设备的技术进步,煤制烯烃尺度投资规模已从原先的240亿降为现在的180亿,煤制乙二醇单套规模不停放大,单元加工成本也连续大幅下降。从历史履历看,由于外洋对煤化工恒久缺乏投入,导致潜在技术进步空间很大。
以历史悠久的氨醇联产工艺为例,随着我国近几十年大面积推广,工艺上也泛起了频频跃升。先是于上世纪90年月,通过水煤浆工艺实现了用低成本烟煤对高成本无烟煤的替代;再是通过多喷嘴和水冷壁实现了水煤浆技术的升级;三是气化炉日投煤量不停放大,从08年的750吨到14年的3000吨,最大单套造气规模已经近百万吨,这些技术进步都带来了成本的大幅下降。
而新型煤化工成本如果以此对标,无论是在煤种适应性、催化剂活性和寿命、装置大型化、能耗电耗和设备长周期运行等方面都另有庞大的提升空间,成本优化远未到极致。二、我国煤化工成本优势分析如上文分析,我们最具竞争力的煤化工工业无疑是煤焦化、氨醇联产等一碳化工和电石法PVC等。但这些产物全球占比已经很高,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限。
但利益是履历了多年洗牌和景气连续低迷,行业格式都趋于稳定。不光新企业不再进入,老企业也没有很强的动力再挑起价钱战来扩张产能,因此新增供应比力有序,尿素和PVC等产物更是在国家政策层面都开始严格控制新建产能。
所以上述传统行业虽无发展性,但也免受更低成本新增产能的打击,存量产能现有优势将有望恒久固化,未来也将逐步转型为能恒久赚取稳定利润的现金牛型企业。相比之下,我国煤化工中凭借成本优势,还具备大幅扩张全球市场份额能力的主要就是己内酰胺和煤制乙二醇。
而煤制烯烃虽完全成本优势不大,在未来烯烃大周期向下中历程预计扩张节奏也会放慢。但由于其折旧占比太高,现金成本优势却很显着,应该可以熬过洗牌最惨烈的阶段。
随着高成本产物被迫出局,其市占率也会提升。2.1己内酰胺行业己内酰胺原料50%为苯,50%为煤制气发生的合成氨、氢气和双氧水等,是典型的油煤联合产物。其生产历程为一吨苯+一吨合成氨等煤气化产物和硫酸,合成出一吨己内酰胺+一吨硫酸铵(化肥)。
从合成氨看,虽然中东和北美成本更低,但其化工主体走气头门路,苯产量极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苯入口国,中东不光缺苯,当地农业也很难就地消化副产的低价硫酸铵。
而欧洲和日韩等油头化工为主的国家虽苯产量尚可,但合成氨产能有限,且成本很高。我国则兼具苯与煤化工两大优势,尤其是苯的泉源不光有油头苯,另有我国独占的焦化苯门路,可谓极其富厚。更为关键的是,己内酰胺下游主要用来做锦纶,我国又是纺织的全工业链大国,可比的涤纶和上游PTA都占到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
综合原料端和市场端,我国己内酰胺的全球竞争力还要远胜纯油头下游的PTA,占比理应更高,但现实却是我国己内酰胺有效产能仅占全球的约50%。对于己内酰胺来说,由于我国苯资源极为富厚,且运输成本占比也不高,并不组成工业瓶颈。
而煤气化下游产物由于单价低,所以储运成本占比很高,如果缺乏煤化工配套,依靠外购的话成本很高,所以己内酰胺在我国本质上与煤化工联系更为精密。但已往因中石化的技术垄断,甚少煤化工企业介入该行业,高度垄断也造成行业恒久享有暴利。从上游原料看,己内酰胺为纯苯,PTA为PX。PX由于审批原因供应受限,价钱还一直高于纯苯。
但已往10年前者吨价差靠近8000元,尔后者则很少凌驾600元,纵然剔除生产成本的差异,己内酰胺盈利也是PTA的10倍以上。随着技术扩散,近两年大量煤头企业上马己内酰胺项目,新建产能规模靠近200万吨。这虽会拖累景气下滑,但新产能无论是装置规模、配套水平还是用度控制能力,相比现有海内中石化系和外洋老产能都优势显着,吨成本预计要低千元以上,足以支撑新产能不停扩张。届时如果我国己内酰胺也能像涤纶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则我国总产量将增长至约500万吨。
另外从涤纶履历看,已往10年受益于低成本民营PTA产能扩张和溶体直纺技术的推广,其价钱中枢下降凌驾50%,消费量也从300万吨一路飙升至近4000万吨,增长了凌驾10倍。我国已往锦纶之所以推广乏力,焦点还是价钱太高。未来如果随着低成本己内酰胺产能大量投放,锦纶价钱中枢大幅下跌,锦纶行业也有望迎来涤纶曾经泛起的需求发作,对应己内酰胺发展空间还会更高,并涌现出类似PTA行业中恒逸和荣盛这类借助产能发作期快速发展的企业。
现在看新进入企业中,华鲁恒升在己内酰胺三大焦点技术中的低成本造气技术、加氢技术上居于海内绝对领先水平,相比其他煤化工企业无疑享有很大成本优势。但其行事气势派头比力稳健,现在扩能计划也只有30万吨,更多还是思量充实使用其现有富足合成气,进一步强化其造气平台的成本优势,而非单纯博弈周期,扩张速度恐怕不会太快。单从企业气质看,鲁西化工倒是更为靠近几大聚酯巨头的行事气势派头,远期计划的己内酰胺总产能靠近百万吨,手笔着实惊人。但无论是成本事先战略还是产量最大化战略,东部两大煤化工巨头同时结构该产物,也侧面印证了其潜在的庞大发展空间,我们判断己内酰胺远期全球规模将有望翻倍至1300万吨,我国己内酰胺则将超千万吨。
2.2煤制乙二醇行业我国每年乙二醇需求约为1700万吨,自产700万吨,入口1000万吨。其中来自中东的入口量约为700万吨,成本预计在2500元,远低于我国各种产能,极难被替代。
美国未来配套乙烷裂解还计划上马100万吨乙二醇,成本预计为3770元,不思量关税滋扰也将最终出口到我国。另外本轮大炼化扩产也有约400万吨乙二醇,其都是给自身PTA配套,除非恒久处于现金亏损,否则市场份额很难被抢夺。剔除上述产能,剩余市场规模约500万吨,主要为油头和煤头的竞争。
现在煤头主流成本约4800元,现金成本更是只有3800元,因此纵然今年乙二醇跌至4000元/吨左右,除了早期部门高成本煤制乙二醇产能以外,大多数产能还是可以维持生产。而油头中外购和自有乙烯产能的完全成天职别为5670元和5200元,已经严重亏损。
只是介于油头都是一体化妆置,乙二醇短期很难单独停车,还在勉力维持。但恒久看我国油头和中东乙二醇产能都可以转产盈利更好的乙烯产物,如聚乙烯和EO。
另外随着PX、乙烯、丙烯等主要石化产物盈利都大幅下滑,石脑油裂解综合盈利很可能会泛起多年未见的全面亏损,最终倒逼高成本且缺乏下游配套的产能退出。因此我们预计远期我国乙二醇需求将到达2000万吨,届时煤化工产能占比约为40%,即800万吨,相比现在另有翻倍空间。从煤头内部竞争力看,华鲁拥有煤制合成气和草酸酯加氢这两个关键环节的技术优势,以及单套规模和自产催化剂上的优势。从运输用度看,乙二醇吨耗煤量只有2吨左右,对应西北运费优势约400元/吨,而将西北乙二醇运至华东需要约800元/吨的运费,所以华鲁整体而言在该领域还是最具成本优势和远期发展性。
2.3煤制烯烃行业这两年受益于高油价和其后的烯烃大周期,我国新建了大量煤制乙烯和丙烯产能。现在能源价钱下,从包罗运费的完全成本看,中东和北美的气头化工成本最低,优势显着。我国西北煤化工则和油头成本靠近,沿外洋购甲醇制烯烃纵然以现在已经处于历史低位的甲醇测算,仍然属于最高成本产能,未来在产能过剩配景下生存堪忧。
烯烃作为高度同质的大宗商品本质上就是拼成本,煤制烯烃最黄金的时代无疑是15年以前的高油价+低煤价阶段,其成底细对主流的油头产能有显着优势,所以产能增速很高。其后油价暴跌+煤价暴涨,煤头与油头成本基本接轨,已往几年虽然盈利尚可,但利润主要还是来自烯烃高景气带来的周期性利润,所以整体扩张速度也降至每年200万吨左右。未来西北在建产能另有乙烯和丙烯各约250万吨,计划中的烯烃产能560万吨。
以正常投产速度测算也还是在每年200万吨左右。如果假设我国聚烯烃每年需求增速为7%,对应年增量为350万吨,则煤头产能全部释放在新增供应中的占比要到达60%,高于其在存量产能中14%的占比,相应市占率也会逐年提升。而我们判断这种局势很可能会发生,原因就在于煤制烯烃反映流程长,原料处置惩罚量大,单元投资远大于油化工和气化工。
例如60万吨煤制烯烃投资要180亿元,石脑油裂解、丙烷脱氢和乙烷裂解可比投资划分只为40亿、47.8亿和78亿元。这也导致其总成本中折旧占比极高,现金成本很低,只有4095元。
纵然未来价钱战再惨烈,但凭借现金成本低的优势,还是足以熬死除中东和北美气头产能以外的其他各种竞争对手。因此远期我们预计煤制聚烯烃规模将到达2000万吨以上,体量上还是相当可观。
从煤化工内部的竞争格式看,我国煤制烯烃产能高度同质,缺乏技术优势带来的成本事先型企业。在现在高煤价配景下,主要竞争优势都取决于是否拥有上游煤炭资源,与资源的联系远大于化工。
而且煤制烯烃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存在的商业逻辑基础在于工具部运煤与运化工品之间的运费套利,所以产物结构都是以最利便运输的固体聚乙烯和聚丙烯为主,缺乏液体化工品。过于单一的产物线,就很难建设起工业链协同效应,并向下游高端化工生长,也倒霉于企业在化工技术上的积累。所以虽然短期部门企业能够凭借资源优势获得快速发展,但高度同质且缺乏技术壁垒的周期性企业,其恒久投资价值并不是很大。由于煤制烯烃很难赚到相对油化工的成本门路利润,所以焦点投资逻辑还是取决于周期,大的投资时机都来自于烯烃或油价的向上大周期。
三、煤化工投资价值在那里?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煤化工致体上具备很强的成本竞争力,甚至不少产物另有很大发展空间。但煤化事情为重资产行业,快速生长期一定陪同着大量资本开支,此时企业基础无力分红,只能依靠业绩增长来推动股价上涨。但产能大量投放往往也会导致景气低迷,量增叠加价跌并纷歧定带来盈利增长。
所以这个阶段的投资要对短周期景气颠簸有极强的判断能力,挣钱会很辛苦。其实已往20年,尿素和PVC等传统煤化工行业都有过高速增长,但10年平均ROE却靠近于0,并没有给股东缔造任何投资价值,市值增长主要都来自于融资。反而这些行业进入稳定期后,新增产能很少,甚至在政策层面就被严格限制。
这也导致产能重置成本大幅提升,存量企业优势很难再被动摇,可以稳定获取盈利,自由现金流也大幅好转。纵然短期估值未便宜,但思量到产能存续期一般远长于折旧期,一旦折旧计提完毕,远期利润就会大幅提升,如以永续自由现金流贴现来权衡,其估值水平许多并不高。
因此对于煤化工这种极端重资产行业,只要能确保恒久生存,也自有其投资价值。固然最好还是选择已完成洗牌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型龙头企业,如华鲁恒升。3.1从PVC看新型煤化工的未来PVC作为千万吨级的化工产物,海内以电石法煤化工门路为主,外洋则主要是乙烯法门路,美国页岩气革命后,以廉价乙烷制乙烯并生产PVC的气头门路也成为北美主流,可以说PVC与现在烯烃行业油煤气三大主流门路并存的格式很是类似,有很强的参考性。
我国煤法PVC生长大要可分为三个阶段:1. 华东大量上马煤制PVC,逐步挤占乙烯法PVC份额;2. 技术向西北地域扩散,西北PVC凭借成本优势开始快速抢占市场;3. 西北PVC继续大幅扩产,又恰逢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北美低成本产能崛起,行业陷入惨烈价钱战,各种高成本企业纷纷被逼退出市场。欧洲三大企业只剩下了一家,美国五大企业被整合为三家,我国东部除了万华、三友等极个体具备全工业链配套优势的企业外,险些被淘汰殆尽。最终随着中美低成本产能都停止扩张,行业才进入稳态平衡。
回首本轮PVC行业洗牌历程可以看出,凭借着原料和现金成本的优势,我国西北产能纵然和全球最低成本的北美气头产能反抗,也做到了不落下风。只不外作为重资产行业,退出成本太高,任何产能扩张都要通过惨烈的价钱战来倒逼原有玩家退出,纵然成本低短期也很难获得太好的利润,相关个股在行业扩张期的体现也并不理想。
低成本产只有能赢得了足够的市场份额,开始停止扩张,行业利润率最终回归常态,才气真正享受胜利果实,股价也有了体现的基础。与PVC行业类似,在本轮油煤气烯烃产能同步扩产的大配景下,预计未来烯烃的洗牌历程也会很是惨烈,大要应可分为三个阶段:1. 西北煤头产能凭借成本优势不停扩张,并赚取和边际产能的成本差;2. 煤头产能大量投放导致成本曲线不停下移,行业泛起严重供过于求,以至于需要以大面积现金亏损的方式来倒逼边际产能退出,此时纵然低成本煤头产能也不会有太好的利润;3. 履历了惨烈洗牌后,煤头产能也试错出了扩张的极限,行业格式再次趋于稳定。但此时成本中枢已大幅下移,价钱也将在更低水平上颠簸。乙二醇和己内酰胺洗牌历程也会比力类似,只是煤头在工艺门路上相比油头更具成本优势,因此市占率提升速度还要快于煤制烯烃。
3.2从投资逻辑看煤化工从商业模式看,煤化工这种扩张方式可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效率不高,还支付庞大的环保价格。但我们作为一个后发国家,现有的技术积累还无法支持我们能以高ROE连续做大规模资本支出,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现在这种依托于血腥价钱战的扩张模式。但幸亏煤化工投资成本占比太高,从博弈角度看,只要我们肯于在前期支付庞大的淹没成本,就能凭借极低的现金成本对存量产能组成可置信的威胁,欺压竞争对手让步并退出市场,最终实现远期收益最大化。但本轮扩产的西北煤化工产能同质性很强,本质上都是赚取能源套利的行业性利润,很难建设起真正源自技术的成本护城河,其恒久稳态利润中枢自然也不会太高,否则会引发产能连续扩张,直至消灭套利空间。
因此煤化工企业虽抱着逐利目的不停扩产,但缔造的主要还是社会价值,最终压低了全社会的成本中枢。相应从企业角度看,恒久最优选择无疑还是具备技术优势,建设起稳定护城河的优秀企业,如华鲁恒升;次优选择是产能处于快速上升期能只管反抗景气下滑的西北资源型企业。最不应投资的则是在行业巨变中或许率会被洗牌出局的企业,其无论估值多低都有归零可能。
而从行业角度看,相比快速增长的子行业,我们其实更为偏好已完成洗牌,格式稳定的如尿素、DMF等行业。另外就是虽处扩张期但景气已经见底的行业,此时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不停扩产来提升盈利水平。
只不外以化工现在整体景气所处的阶段,谈见底还为时尚早。内容泉源:赵辰看周期更多化工信息请关注微信:中国化工信息周刊(ID:CCN-weekly)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泉源于互联网,微信民众号等公然渠道,我们对文中看法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
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来源:华体会体育app官网下载-www.sgczbyy.com